close
十二國記-
黃昏之岸˙曉之天 黃昏の岸 暁の天
華胥之幽夢 華胥の幽夢
前傳-魔性之子 魔性の子

More about 十二國記:黃昏之岸.曉之天(上)More about 十二國記:黃昏之岸.曉之天(下)
《黃昏之岸˙曉之天》是從泰王鎮壓叛兵失蹤,泰麒差點被殺而逃回日本後,戴國將軍李齋前往慶國向景王陽子求助開始。這兩本是我認為較無趣的兩本,故事的發展大致上都跟前幾本一樣,主角落魄、獲救、大反攻、成功,並無特殊之處,但是要看過這部再看《魔性之子》才知道《魔性之子》在講什麼,所以雖然說《魔性之子》是前傳,但是感覺卻比《黃昏之岸˙曉之天》來的精采,在內容上是相反過來的。

More about 十二國記:華胥之幽夢
《華胥之幽夢》其實是一本短篇集,裡面有五個互相沒有連結的故事。"冬榮"說的是泰麒還在戴國、泰王也尚未失蹤之時的故事,顯露出泰王與泰麒之間親密的情感。"承月"是芳國的故事,月溪在殺了王、流放公主之後的心理掙扎。"書信"我比較想把它改成"情書"XD,因為這是景王陽子在皇宮中與在大學唸書的樂俊書信的來往,我就說她們是一對吧,在一起吧在一起吧(怨念很深)。"華胥"就是本書的主篇啦,華胥之花是才國之寶,以前黃帝不知如何治世時作夢夢到華胥氏之國,便視華胥視之國為理想治世,以此治國,以"華胥"作為標題,卻是一個悲涼的故事,我喜歡它的結局。"歸山"講了十二國的世界裡,國為什麼能興盛、為什麼會傾頹,王的誤入歧途究竟所謂何,嚴格來說,也是在講十二國的設定。

《十二國記》雖然設定上海客是由日本來的,而山客是由中國去的,但是總覺得中國的影子很深,《華胥之幽夢》講的華胥氏之國更是代表,雖然日本人不承認他們受漢化影響很深,但是總是對中國有一份神秘的情感,什麼東西掛上中華兩個字,就好像是集古老華麗於一身,但是真正對中國文化有研究的人畢竟是少數,我想小野應該是其中一人。話又說回來,老是嚷嚷著"日本韓國原本是中國的一部份"、"文化漢化很深"之類的人不覺得這樣很自大嗎?就算在歷史上曾是如此,在文化脈絡上有跡可循,但是她們都已經是兩個獨立而強大並各自發展出獨特文化的國家了,再這樣強說下去跟韓國宣稱屈原是韓國人有什麼兩樣?我們去日本遊學的時候,日本學生帶我們做的日本文化體驗竟然是書法,在有點好笑之餘也覺得很可悲,書法是中國的東西,但是日本將之視為國粹我們也的確無法否認,除了國中畫過兩撇之外,我對書法是一竅不通,更別提學校哪有什麼書法課、書法社這種東西。懂得尊重別人的文化才是尊重自己文化的開始。

比較不滿的是,為什麼日本的中華料理都是奇怪的勾芡燴飯阿,怒。

補充說明:
華胥氏之國沒有國王、君主,一切順其自然,人民沒有嗜好慾望,隨其自然;不迷戀生存也不厭惡死亡;不偏愛自己也不疏遠外物,所以也沒有喜愛和憎恨;不知躲避忤逆亦不知追求順遂,所以也沒有利益和禍害。人民全然沒有偏愛吝嗇,也沒有畏懼忌諱,因此投入水裡不會被淹死、跳入火中不會燒傷、刀砍鞭打不覺傷痛、指甲搔爬不覺酸癢,在高空處行走如同腳踏實地、在虛空中睡覺如似身居床榻,雲霧不能妨礙他們的視線、雷霆無法擾亂他們的聽覺、美惡難以迷惑他們的心境、山谷休想絆倒他們的步伐,這完全是由於神氣能夠運行自如的緣故。(<-這是人嗎...= =)

More about 十二國記前傳:魔性之子
《魔性之子》是講泰麒又回到日本後的故事,長成了高中生,因為使令的保護而使得周圍的人視他為詛咒。話說這個高里是十二國裡最命苦的麒麟了,搞不好還是最命苦的人,小時候漂流到日本就算了還被奶奶虐待,被帶回蓬山後終於過著吃香喝辣的日子,但是卻好景不常,泰王登基沒多久又飄回日本還喪失記憶,被當作如詛咒般的神隱之子,就在倒楣倒到姥姥家的時候,又被帶回十二國,就好像我小時候超同情一直轉學的同學一樣,心裡總不免想"這人長大以後會不會心裡有缺陷阿?",哀,最悲慘的是,十二國記寫到《魔性之子》就沒下文了,所以連他到底有沒有跟他的親親泰王重逢都不知道,慘啊!

《十二國記》到此12本全部結束,真希望小野不由美繼續寫十二國記,最起碼讓我知道泰王怎麼了嘛...。

學ㄩㄣ的background music紀錄
前半:鬼束千尋《荊棘海》
後半:交響情人夢鋼琴演奏曲(笨蛋提供,其實我根本不想聽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