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食物的歷史-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 A Food History
菲立普˙費南德茲-阿梅斯托 Felipe Fernandez-Armesto

食物的歷史的圖像


這本書由多個角度來探討食物與人類文明的關係,包括火的運用、吃對人的意義、畜牧業與農業、吃與人類的階級、吃的文化交流、食物與大自然的關係,最後則是提到工業化對食品與人類造成的影響。

作者滿肚子學問,文章寫來洋洋灑灑,讓本以為此書為輕鬆散文的我一開始看來格外痛苦,好像在看一本食物論文似的。但是作者提供各個方面探討問題的方法以及可能的結果,愈看愈覺得很有意思,若不是飽學之士也寫不出這樣的書。

每一篇開頭都有一個代表性食物,但是很明顯只是要抓住讀者的注意力,並沒有代表性或特殊意義。先以生牡蠣帶出人類對於火的運用,但是我對生冷又有殼的東西實在提不上興趣,不論他說的天花亂墜,我腦袋裡只出現"腥"一個味道,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我一開始看不下去的原因,提一個生牡蠣結果對我產生反效果。本書的章節並無時間順序,因此除了使用或也講了"反烹飪浪潮",希望拋棄食物的加工調味返回原本食物的味道,對不吃生冷的我恐怕是一種災難,所以我想只要有我這種人存在,即使有"反烹飪浪潮"存在,烹飪也不可能完全消失的,幸而不論農業界或是食品界都不若政治或宗教那樣狂熱,也許自己會身體力行,但並不會強迫別人接受這樣的理念。

第二篇的代表食物可有趣了,是人,從食人族開始講起。即使人多自翊文明也無法消除的確有食人族的存在,不論是過去或現在,但是不應該將自身文化妄加在其他文化上,通常食人的儀式意義大於"進食"這個目的,進而討論起食物和進食對於人的意義。吃,不就是填飽肚子,食物,不就是可以吃的東西咩,好,我承認我天真了,只要有牽扯到人,事情就不會這麼簡單,社會科學就是為了了解這些事而存在的吧。這裡也提到了食物與醫療的關係,但不是提到中醫或草藥醫療,而是長篇大論的講維他命C、壞血病與長期航海的關係,這裡我當故事看的津津有味,其實除去食人那部份講的太寫實讓我很反胃之外,歷史故事或是社會變遷的故事我都覺得還蠻好看的。

第三篇畜牧業所提到的食物是蝸牛,噢,又是有殼類。以鍋牛比喻畜牧業,雖然很創新但是還是覺得噱頭過頭了。這裡提到一個我很有興趣的問題,為什麼同樣的事(畜牧、農業、文字…)會幾乎同時發生在世界各個不同的角落,說是文明傳播太牽強(難得有跟作者意見一致的時候),但是要我相信作者說的"輕輕鬆鬆、自然而然發生的現象"我又覺得太過輕易,花了很多篇幅在討論件事上,雖然沒有定論,但是提供許多層面的思考方式。

第四篇講到了農業提到了蒙古火鍋,終於說到我愛吃的了,至少是香噴噴、熱騰騰的火鍋呀。這裡提特比較別的是認為農業並不見得比狩獵來的先進,甚至放棄的是極為龐大的利益,這有違我們一般學到的人類是往有益的方向發展的常識,但是說的不無道理,畢竟若人類真是往好處發展,為什麼地球會被搞成這樣。令人驚訝的是,本書不只一次提到詩經,顯示作者對中國的文學、飲食確有涉略。這裡較明顯的錯誤是,藏族人所吃的糌粑並不是大麥做的,而是青稞做的,顯然作者把大麥和青稞搞混了。另外一個錯誤是蕎麥並非禾本科植物,而為蓼科植物。另外,薯蕷通常泛指薯蕷科植物,所以我不知道所指為何,只能猜測是否為山藥,這可能是翻譯問題。這篇看的不太痛快,除了錯誤之外,寫的感覺像是作物學,挺無聊。

雲南55
附藏族火鍋一枚

第五篇提到食物代表的階級問題,誠然地位愈高的掌握愈多食物,或反之,但是老是提些暴食者,感覺像在看電視冠軍的大胃王比賽,吃的人不反胃,看的人都覺得噁心。然後飲食由"多"演變為"精",這大概可以理解為在一片麻辣火鍋吃到飽的聲浪中,終於開始有業者推出單點的精緻型麻辣火鍋店,對小胃鬼來說無疑是一種福音,不但不用忍受品質低劣的肉和火鍋料,也可以洗去"帶你來吃真浪費"的污名。

第六篇食物的文化交流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,台灣這個各種文化交流的小島,可以吃到台菜、浙菜、川菜就不說了,日本料理也相當普遍,能吃到泰式料理、越南小吃、印尼菜真是件幸福美妙的事。組聚的時候我們只能買買烤鴨、炸雞,泰國來的博士班學姐端出來辣炒豬肉、椰汁蝦仁湯,可看的我們口水直流。這篇寫的滿滿都是各國料理,愈看肚子愈餓

第七篇提到的麵包果我也覺得很難吃,說多汁不多汁,咬起來全是纖維,第一次那種吞吐不得感覺真是太令我印象深刻了,該說老外的口味真奇特嗎?這裡提到小麥、香料、香蕉等等作物的遷徙,感覺像跟著哥倫布坐船左搖右晃了起來,幸好地理還沒有完全還給老師。提到在哥倫布之前辣椒還沒從美洲傳播出去,又說四川菜沒有辣椒真不知是何滋味,我還以為這邊又出錯了,因為川菜歷史悠久上溯秦漢,但是一查,中國用辣椒的年代大約為清代,這麼說起來年代也符合,不過話又說回來,四川菜也多的是不辣的,只是辣的太驚人遮蔽了其他菜的光采。

第八篇也是最後一篇題及工業化社會對飲食造成的影響,定時的作息造成家人往往無法一同吃飯,此時吃飯已經無法維持凝聚人心的意義,話說小時候我媽堅持要每個人都上桌了才能開飯,看來我媽有深闇此道。之前還在超商指著一種微波即可吃的義大利麵說,這根本是為我設計的嘛,即使一個人在家(實驗室)不想出門也可以很快的有東西吃,工業化加上單身主義,這種產業會興起也不是無跡可尋的,我果然是城市人。

作者厲害的地方不在於他對食物的歷史知之甚詳,而在於他對其他方面也涉獵頗多,像是農業、化學、食品加工等等,雖然當中有些錯誤,畢竟作者是一位社會學家,但是若不是了解的如此深入,恐怕也無法發生這些錯誤。在單一領域呆久了,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的專業領域,也是挺有趣的經驗。

已經很少這樣像小學生寫讀書心得了,但是這本還蠻值得這樣寫的,有腦內重組的感覺XD

參加《快閃讀書會》的好處是,若自己看書會愈來愈偏食,只愛看特定類型的書,或是被流行、廣告牽著走,而這個活動的參加者眾,經過討論選出來的書目不會太差,也融合眾家口味。若是我自己去逛書店,我根本不會挑這本起來看,但是它是一本好書,雖然硬但是值得一看。

另補充書中有提到台灣的部份
第八章提到的Deegeowoogen指的是低腳烏尖的音譯(在書裡用Deegeowoogen很像是譯者脫褲子放屁),是台中在來一號,台中在來一號與Japonica的稻米雜交產生IR8,IR8就是俗稱的奇蹟米,利用低腳烏尖的矮性基因克服稻米成熟前倒伏的情形,不僅減少農民的損失,也增加產量,在糧食不足的當年,是很大的成就。


R.C.M的心得[The Jellicles] 《食物的歷史》
封狼的心得《食物的歷史》讀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