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戰爭畫師》 El pintor de batallas
阿圖洛‧貝雷茲-雷維特 Arturo Perez-Reverte
看《戰爭畫師》有點痛苦,進度很緩慢,最後還必須拎著書到附近的咖啡店,才能強迫自己看完。問題不在於《戰爭畫師》好不好看,而在於裡面實在引用太多的名畫、名家和繪畫技巧,我除了看了頭很大外,只好直接跳過。問題是,《戰爭畫師》又不是屬於故事情節很強烈的小說,大多在探討戰爭、人性、邪惡本質等等問題,辨證意味濃厚,所以要吸引人一頁一頁的翻下去,是有困難,最後只好以分配進度的方式來看完。
一位用照相機拍下無數得獎戰爭照片的攝影師,最後發覺只有用壁畫才能表達他對戰爭的所有看法,而在這時,曾被他攝入影像中, 因而改變人生的士兵出現,目的是為了復仇。所以這個故事的結局簡單,不是畫師被殺了,就是畫師沒被殺,所以《戰爭畫師》並不是以情節取勝的小說,而是以戰爭探討人性的哲學辨證小說。
故事裡面只出現四個人物,畫師、畫師的前女友、殺手和一位女導覽。相較於畫師和殺手,畫師的前女友反而是這個故事的靈魂人物,用一種局外人的超脫角色,影響著畫師,也間接影響著殺手。每次畫師的前女友出現的時候,我腦中總是浮現法國女星奧黛莉‧朵杜,氣質謎樣就有如書中角色,帶著傲慢、睥睨的神情。相形之下,女導覽就只是個點綴出現的角色,或許對畫師最後的完成有影響力,但那只是不知不覺的影響,而跟前女友那種強而有力的存在截然不同。
不論是戰地攝影師或是戰地記者,最後都免不了要面臨道德問題:「除了觀景窗之外,人性在哪裡?」被拍攝的角色最後怎麼了?尤其當照片紀錄的不是歡樂也不是美好,而是令人心驚的醜陋,那些對著觀景窗露出惶恐驚懼的人,最後都怎麼了?當然,最後《戰爭畫師》並不會給任何的答案,因為所謂的道德,都是一種無法度量的虛無,相較於法律,無賞亦無罰,然而對於內心的鞭剳,卻更勝有形的罰責。
《戰爭畫師》的故事情節本身沒有什麼好討論的,反正不是死了就是活著,若是對戰爭、死亡這類話題很有興趣的話,《戰爭畫師》倒是值得一看。
- Aug 22 Sat 2009 11:08
《戰爭畫師》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
留言列表